林木种苗花卉网
综合信息
作者:赵侠 韩莹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8日
浏览量:752次
山河铸梦 绿绣陕西

卫星遥感的影像历历在目,一抹浅浅深深的养眼绿色刷新了整个陕西版图,喷薄的葱茏绿意由南向北处处芬芳……

由黄变绿,绿染陕西。

这变化,有目共睹。这美好,来之不易。

沿着时间的轨迹,丈量“十三五”陕西林业生态空间治理的铿锵步伐,一路蹄疾步稳、勇毅笃行。顶层方略的强力推动、基层实践的探索创新、全省林业部门的苦干实干,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实践,展现出陕西省林业系统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如今,一帧帧山清水秀的生态绿意空间画卷已铺展开来。

国土增绿领跑全国

数据最有说服力,从 2000-2018 年中国陆地植被指数变化百分率的空间分布图看, 2000-2018 年,陕西植被指数变化百分率平均为17.9%,为全国增绿平均值的2倍。指数的跃升,浓缩了陕西多年来生态巨变的澎湃历程。

从全省累计营造林3694.5万亩,到森林覆盖率增加为45%以上。从9170万亩的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到86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固定或半固定……国土增绿的步伐随处可见。

陕西成为全国唯一“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陕西延安以北实现了由“黄”变“绿”的绿色革命。

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区域。 

榆林绿、延安绿、关中绿、秦巴绿……构成了全域绿色的陕西。 

一切表明,陕西国土增绿成就领跑全国。

生物多样性保护步入前列

近年来,陕西高位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不断深化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切实提升濒危物种保护拯救水平,在种群与栖息地保护、人工繁育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数量达到32只,成为全国第三大大熊猫繁育基地。朱鹮保护被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种群数量由1981年陕西发现时的7只,扩展到全球的5000余只。朱鹮栖息地面积由发现时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呈现出以秦岭为中心,从洋县扩展到秦岭、从长江流域扩展到黄河流域、从陕西扩展到全国、从中国扩展到东亚的趋势。

让人惊喜与自豪的成果接连不断涌现。“秦岭四宝”成为第十四届全运会吉祥物。延安子午岭发现了国内最大豹群。以“秦岭双娇”红豆杉、珙桐为代表的野生植物保护力度加大。秦岭国家植物园开园,成为全球面积最大、最具自然特征的植物园。新增自然保护地23处761.7万亩,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达 271处4012.7万亩,重要栖息地、重要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基本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

秦岭生态保护模式持续进阶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努力将秦岭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近年来,陕西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履行秦岭保护职责,特别是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修订实施《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秦岭生态核心部分纳入大熊猫国家公 园,实现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为设立秦岭国家公园取得了试点经验。

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秦岭经历“片区保护、全面修复、整体保护、高质量保护、顶格保护”5个阶段,探索形成山脉生态保护“秦岭模 式”,具有全球示范意义。

绿水青山“浇灌”金山银山

春华秋实,核桃丰收,花椒飘香,产销两旺……伴随着一幅幅生态脱贫画卷的徐徐展开,宏伟的小康梦在生态脱贫举措的助力下正逐步变为现实。结合生态空间治理,陕西向贫困地区倾斜投资150亿元,采取八大措施,即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生态空间治理、选聘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还草、落实公益林生态补偿、发展生态富民经济、举办实用技术培 训、开发生态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展驻村联户帮扶精准扶贫,惠及贫困人口73.11万户238.61万人,人均年收入1200元。各种措施下,“林产四宝”核桃、花椒、冬枣、麝香发展旺盛,实现了面积、产量、产值“齐增长”,涌现出“巨鹰红枣”“大荔冬枣”“商洛核桃”等一批陕西知名林产品牌。商洛核桃、大荔冬枣、韩城花椒产地被国家林草局等九部委认定为“中 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目前,全省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达2354万亩,总产量165.46万吨,总产值217.87亿元。其中,核桃总面积达1211.86万亩,成为陕西第一大果。花椒总面积达298.45万亩,居全国第二, 产量8.28万吨,居全国第一,产值达69.33亿元。林麝人工圈养种群从1.5万余只发展到2.6万余只,养殖公司从31家发展到85家,年产麝香130余公斤,养殖数量和麝香产量占全国70% 以上,产值4000余万元。

陕西生态空间绿起来、林区群众富起来的双赢之路是陕西林草高质量发展的见证。陕西生态脱贫经验成为全国生态脱贫会议交流经验得以推广。

生态安全构筑新防线

生态空间绿意正浓,安全保障箭在弦上。陕西全力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构筑起生态安全新防线。

修订实施了《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推进封山禁牧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制定实施了 《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

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道路检疫封锁机制,建成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站409个,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6‰以内。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311个,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

扎实开展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等行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捕乱猎等违法犯罪行为。

创新发展激活全新动力

创新产生活力,创新激发动力。一个个创新行动,勾勒出陕西林业以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加速推进。省直林业局在促进自然保护地体系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国有林场回归公益属性,实现“因养林而养人”。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累计补偿公益林生态效益46.49亿元,81%的公益林纳入森林保险。

创新投融资机制,全面启动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创新森林资源智慧监测和数字管理平台,生态空间监测向“天空地”一体化迈进。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组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创建生态卫士学院、大秦岭研究院,搭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等。

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从50%提高到60%,科技贡献率从33.8%提高到43%。

辉煌“十三五”,陕西林业系统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绘就了一道道亮丽风景。走向未来,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