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楸树
别 名:梓桐、金丝楸
科 属: 紫葳科、梓树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 15厘米,宽达8厘米,叶面深绿色。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花2-12朵。花冠淡红色,内面具有2黄色条纹及暗紫色斑点。蒴果线形,长25-45厘米,宽约6毫米。种子狭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2厘米,两端生长毛。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生长习性:喜光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适生于年平均气温10-15度、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的地区。根蘖和萌芽能力都很强。在深厚、湿润、肥沃、疏松的中性土、微酸性土和钙质土中生长迅速,在轻盐碱土中也能正常生长,在干燥瘠薄的砾质土和结构不良的黏土上生长不良,甚至呈小老树的病态。对土壤水分很敏感,不耐干旱,也不耐水湿,在积水低洼和地下水位过高(0.5米以下)的地方不能生长。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幼苗生长比较缓慢。
地域分布:原产中国,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南。在广西、贵州、云南有栽培。
园林价值:楸树花色淡雅、枝条遒劲挺拔,自古以来就被广泛栽植,无论是皇宫庭院还是胜景名园到处都可见到楸树的影子,因其树形优美、花色淡雅,在枝条、树形等方面都独具风姿,可用来绿化作园林观赏性植物。
生态价值:楸树根系发达,所以其具有防风固土的强大作用,又因其耐寒耐旱,所以也是河道防护的优良树种,此外楸树还对多种有毒气体有着较强的抗性,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噪音。
经济价值: 楸树是中国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其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居百木之首。楸材用途广泛,在中国被列为重要材种,专门用来加工高档商品和特种产品。主要用于枪托、模型、船舶,还是人造板很好的贴面板和装饰材;此外还用于车厢、乐器、工艺、文化体育用品等。楸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嫩叶可食,花可炒菜或提炼芳香油。

医用价值:楸树可以称得上是一身宝的植物了,因为其树叶、树皮、种子都有着袪湿止痛止血的功效,同时其根或是皮煮成汤汁涂洗可以治疗瘘疮及一切肿毒。
梓树与楸树的区别:
1、梓树嫩枝、叶柄、花序轴、花梗有黏液,粘手;楸树嫩枝、叶柄、花序轴、花梗无黏液不粘手。
2、梓树的叶片为广卵形或近圆形,叶片的长宽几乎相等,常3浅裂;而楸树的叶片为三角状卵形或长圆形叶端较为长尖。
3、梓树花冠白色或黄色,冠内无毛;楸树花冠粉红色或略带白色,冠内有毛。

4、梓树蒴果似豇豆荚,长20-30厘米;楸树蒴果虽说也似豇豆荚,但很长,为25-45厘米。
5、梓树的花期是在每年的6~7月份,到了8~10月份就会进入果期;楸树是在每年的4~5月份开花,到了6~10月份的时候进入果期。
植物文化:
楸树原产于中国,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优质用材树种和园林观赏树种,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据地质学研究,楸树是经历地质地貌变迁得以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老活化石树种之一。人们常说,“千年柏,万年杉,不如楸树一枝桠”,在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句谚语:房前屋后一行楸,子孙后代不发愁。楸树早在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就被视为重要的经济用材树种,其价值和开发利用之早可与桑树相媲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号汉墓,棺材系楸木制成,在墓中存放两千余年,刨去表面漆层,木质仍完整不腐。楸树素有“木王”之称,由来已久。记载来自于《埤雅》,迄今已800多年。据日本《树木大图说》记载楸树的别名有:梓、木王、角楸等。可见“木王”这一美称,亦随着楸树飘洋过海名扬国外了。
诗词:
《庭楸》 【唐代】 韩愈
庭楸止五株,共生十步间;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
下叶各垂地,树巅各云连。朝日出其东,我常坐西偏;
夕日在其西,我常坐东边。当昼日在上,我在中央间。
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朝暮无日时,我且八九旋。
《和王仲仪楸花十二韵》 【宋代】梅尧臣
春阳发草木,美好一同时。桃李杂山樱,红白开繁枝。
楸英独妩媚,淡紫相参差。大叶与劲干,簇萼密自宜。
图出帝宫树,耸向白玉墀。高绝不近俗,直许天人窥。
今植郡庭中,根远未可移。但欣东风来,不恨和煦迟。
山禽勿蹙踏,蜂蝶休掇之。昔闻韩吏部,为尔作好诗。
爱阴无纤穿,就影东西随。公今亦牵此,端坐曾莫疑。
古树名木—小雁塔楸树
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小雁塔院内有一棵古楸树,树龄约800多年,树高18米,胸围3.4米。主干通直,古雅苍劲,葱茏秀丽,状如怪石耸立。特别是春末夏初盛花之季,浓密的绿叶上托起一簇簇白色花球,显得格外俊秀。唐代韩愈《楸树》诗曰:“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谁人与脱青罗帐,看吐高花万万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