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花卉网
林草科普
作者:西安林木种苗网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2日
浏览量:532次
什么是次生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6616b4727045ab739236b219a6783744.jpeg

次生林由于人为或自然的长期反复干扰,林内光照增强,温差加大,蒸发加速,多年积累的死地被物迅速分解,地表径流增加,腐殖质层变薄或消失,气候、土壤条件趋向干旱;随之而来的是植物种类和群落类型的旱生化,如苔藓层衰退或消失,原始植被中较耐荫或中性的种类逐渐被阳性和速生的类型所代替。

次生森林类型多数萌芽力强,耐樵采,具有结实量多、传播力强、发芽迅速和有抗逆性等特点,因而能在次生裸地上定居,并形成群落。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常呈现相同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旱生化),从而形成次生群落的人为趋同;又因干扰因素作用的时间和程度不同,使同一立地条件下出现不同的次生群落,即人为分异。当干扰停止,群落通过恢复演替,必然又出现自然分异和自然趋同。这群落的人为趋同和分异及其相对应的自然分异和趋同在一个次生林区内往往同时并存,从而形成次生林区不同地类和不同群落类型的交替镶嵌。越接近居民点和交通线,这一特点越明显。

次生林属于不稳定性演替阶段,大多起源于无性繁殖。初期生长迅速,但成熟早,寿命短,不宜培育大径材。如喜光的先锋群落继续受到人为破坏,将发生逆向演替而退化为灌丛、稀树草地,甚至荒地,如人为干扰停止,随着进展演替的进程不断发生树种更替,原始群落中的主要种类开始出现,次生林就由不稳定演替向着更加稳定的类型发展。次生林的病害,主要是干材心腐。病腐率随林龄增长,喜光性强的阔叶树害虫在种类和数量上占优势,多为害嫩枝、芽和叶。

次生林群落物种丰富,多样性高,种群结构稳定性高。群落中除具有构成当地森林群落的主要物种外,还有一些稀有种的出现。其林分结构特征在时间上多代混生,中、小径木占多数,并表现出随径级增大数量减少的趋势,基本符合典型异龄林特征。

在中国,次生林占相当大的比重,其面积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一半,且大部分林区均有分布,但其主要树种有一定差异。如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区中的兴安落叶松,经火灾或砍伐破坏后,往往形成次生白桦纯林或以其为优势的次生混交林。东北的东部山地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在遭破坏后形成以蒙古栎、黑桦、紫椴、黄波罗、水曲柳、胡桃楸、白桦、山杨等为主的次生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游和汉江上中游两侧的山地丘陵地区,因人类的长期活动,天然林仅见于局部海拔较高的地方,现大部分地区多为以马尾松为主的次生林和部分人工栽培的杉木林。祁连山中段的针叶林,在遭受破坏后多形成为山杨、白桦次生林。为提高林分的生产率和改善林分的质量,对次生林必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以抚育为主,抚育、改造、利用相结合,使其尽快成为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